功德放生网

放生是功德还是阴德呢,盲目放生,积德还是作孽?

一、放生一般多久放一次好

1、有两名英国华人于2015年将价值5000英镑(约4万人民币)的龙虾放入英吉利海峡,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此,两人将要面临高达15000英镑(约2万人民币)的罚款。本月20日,两人已就放生外来物种在法庭上认罪。

2、“放生”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作为一个主张普度众生的宗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进而宣扬戒杀茹素、放生护生,旨在唤醒世人的慈悲之心,泽被万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放生的方式来保护动物,同时也为自己行善积德,求一个好报,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这些案例其实并不罕见。例如今年3月份天津水上公园因市民盲目放生而导致湖中鱼大量死亡;去年在北京怀柔因“爱心人士”盲目放生380只蓝狐和貉导致大量家禽死亡;还有12年因市民盲目放生而导致泰山松鼠为祸,导致当地核桃几乎绝产……这些本出于好意的行为最终以尴尬的结果收尾。由此可见,盲目的放生不仅不会积德,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杀孽,放生者的善心也沦为愚昧与伪善。

3、事实上,放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爱护动物是一种长期的修行,应当本着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原则进行,不应当囿于放生这一种形式。不乱扔垃圾,不滥砍滥伐,不擅自捕猎等等,这些也都在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小动物,都是善举。与其盲目放生增添罪孽,倒不如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善意的涓流汇聚为慈悲的江海,这才是真正的行善积德。

4、善良是我们所提倡的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愚昧的善良非但不能造福,反而可能为祸。因此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底限,要有智慧。这些需要我们时刻铭记于心。同时,为了减少盲目放生的事件发生,一方面需要我们媒体加强宣传,给大家普及相关的知识,让大家充分了解盲目放生的危害;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完善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甚至在必要时刻可诉诸法律,以高压政策在民众心中竖起警示牌,拉起警戒线。

5、最后,笔者还想奉劝诸君,盲目放生非是积德反是造孽,行善尚有别路可寻,切莫因一时盲目害人害己。

6、

一个人假如真的想请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但是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一切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圆满的。这是由于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非常有限,所以一个人假如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依然有限,即便我们努力互相通知,辗转劝说周遭亲友,但是一局部的人置信,一局部的人不置信,真正可以遵从我们的劝说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7、惟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我们一辈子行善的愿望,能够在一天短短的时间内满足完成,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我们本人一个人便可单独成就。只需有自信心努力去做,灾害危难能够马上消弭,福报感应能够马上到来,古今中外,历来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

8、而且普通的善事,固然也能够匡正大意,改动命运,但必需等候机缘,必需遇上时机才干有所作为。比方说复合他人离异的夫妇,找回他人失散的骨肉,出借他人贵失的钱财,解救他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这些都不是常常能够有的事情,一定我们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尔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常常能够持续去做的时机。

9、惟有放生,最为殊胜。无论什么中央,无论什么时分都能够停止。钱多的时分,我们便买多一点,多放一些物命,钱少的时分,我们便买少一点,少放一些物命。本人能够权衡本人的才能量力而为,没有什么金钱上几的限制,并且人多人少都能够停止。

10、所以当一个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分,本人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补偿罪业,藉以延长本人的寿命。当时的发心并非不诚恳,但却苦于没有时机碰上恰当因缘,而只是苦苦等候,磋砣命光,徒有善愿却无法著手停止完成,如此怎样可以求得除病消灾延寿免难的种种感应呢?

二、南昌哪里放生淡水鱼

1、不如我们本人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而且短短的时间内马上会得到效果。放生这件事情,看起来十分简单,做起来也十分容易,感应效果快速普且所得功德广阔,一个人放生,能够免除一个人身家的疾病灾难,众多人放生,能够挽救世界的浩劫,改动世界的命运。

2、如此看来,想要本人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3、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4、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放生是功德还是阴德呢,盲目放生,积德还是作孽?

5、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小疾病

6、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7、放生与杀生果报名如镜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

8、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9、放生即是观音之大慈大悲,放生即普贤之大行大愿。

10、放生中之大放生—念佛。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