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阳泉哪里放生鱼最安全可靠

一、佛法书籍类

01《佛教教理的探讨》(1990,慧炬出版)

02《佛教因明的探讨》(1991,慧炬出版)

03《西藏佛教的探讨》(1993,慧炬出版)

04《印度佛教的探讨》(1995,慧炬出版)

05《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论》(1994,慧炬出版)

06《生活即禅修》(2000,内观教育出版)

07《阿含经的中道与菩提道》(2000,大千出版)

08《基本汉藏梵英佛学术语》(1991,慧炬出版)

09《藏文拚音教材》(1994,谛听出版)

10《藏文文法教材》(2004,内观教育出版)

翻译类:

11《定慧禅修法》(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2《内观禅修手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3《实用内观练习》(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4《正确的修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5《观呼吸与观四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6《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藏译汉,2001,谛听出版)

17《宗义宝鬘论摘要》(藏译汉,2004,编入《佛教宗派源流与思想选集》,内观教育出版)

二、编辑类

甲、佛法与内观系列 (2000,内观教育出版)

1毗玛拉兰希法师、2孙伦法师、3达磨多罗、4隆波田、5阿姜念、6马哈希法师、7阿姜查、8摩诃布瓦以及9帕奥禅师的不同禅修方法介绍。(全编入内观丛书,2001,大千出版)

乙、佛法教学系列 (2003-2004,内观教育出版)

本系列将经论重新分段标点,使其段落分明,便于诵读、分析与比对。使用者将档案(见)直接列印于A4纸张,依封面、编序、目录、正文、版权页之次第装订成册,即成完整的一本教材,由于内文为14号字,便于阅读。

A1《杂阿含经˙蕴品》

A2《杂阿含经˙处品》

A3《杂阿含经˙缘品》

A4《杂阿含经˙道品》

A5《杂阿含经˙弟子/如来品》

A6《杂阿含经˙八众品》

B1瑜伽师地论《摄事分˙蕴品并科判》

B2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处品并科判》

B3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缘品并科判》

B4瑜伽师地论《摄事分˙道品并科判》

C1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并科判》

C2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寻有伺等三地并科判》

C3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三摩呬多等地并科判》

(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独觉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合刊)

C4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等三地并科判》

C5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声闻地并科判》

C6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并科判》

D《瑜伽师地论˙摄释、异门、调伏并科判》

(摄释分、摄异门分、调伏事及本母事合刊)

F1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并科判》

F2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并科判》

F3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三摩呬多等地决择并科判》

F4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闻所成慧等三地决择并科判》

F5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声闻地决择并科判》

F6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菩萨地决择并科判》

G1《显扬圣教论简本》

G2《法蕴足论》

G3《集异门足论》

L 《长阿含经》

M1《中阿含经˙前六品》

M2《中阿含经˙中六品》

M3《中阿含经˙后六品》

N1《增一阿含经˙前五法》

N2《增一阿含经˙后六法》

S1《释迦牟尼佛传》原典选集

S2《法句经》选集

S3《本事经》与《经集》选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萨道》

U1《六祖坛经》选集

U2《般若经》选集

U3《现观庄严论略释细目》

U4《佛教宗派源流与思想》选集

Z1 林崇安佛学论文选集

Z2 内观教育集

三、论文类

单元1【佛法源流】

1a释尊的禅修过程(第四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2001)

1b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内观教育,2004)

1b’从九分教到阿含经的集成略探(《法光杂志》173,2004)

1c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4期,1991)

1d《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内观教育,2004)

1d’《法句经》的形成及其演变略探(《法光杂志》174,2004)

1e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1990)

1f印度因明源流略探──从《大毗婆沙论》来考察(《法光杂志》81,1996)

1g《瑜伽师地论》内的异义及其编成(《法光杂志》158,2002)

1g’《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法光学坛》2002)

1h六祖坛经的祖本及其演变略探(《法光杂志》172,2004)

1i《本事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1j《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1k印度佛教密宗的传承与发展(世界显密佛学会议,1986)

1l西藏佛教后弘时期之源流与思想(西藏研究会讯4,1987)

单元2【佛学义理】

2a《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佛教图书馆馆讯》31期,2002)

2b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佛学学术研讨会─佛学与人生,2002)

2c《长阿含经》和《长部》的核心教导(《法光学坛》2003)

2c’《长阿含经》的【三学•定型句】(《法光杂志》165,2003)

2d《杂阿含经》的探索(《法光杂志》91,1997)

2e《阿含经》的成佛之道(《法光杂志》96,1997)

2f受念住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9期,1996)

2g《坛经》中的阿含精神(《法光杂志》144,2001)

2h《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圆光佛学学报,,2004)

2i《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内观教育,2004)

2j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内观教育,2004)

2k《阿含经》的中观见(普门杂志205,1996)

2m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舍的探讨(圆光新志,78,2004)

单元3【禅修与生活】

3a人间净土的达成(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1997)

3b禅修对现代生活的适应(第九届国际佛教学术会议,1999)

3c生活禅、动态内观与念佛(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1999)

3d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宗教与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2001)

3e「觉之教育」的实践原则及方法(「觉之教育」学术论文研讨会,2000)

3f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佛学与人生佛学学术研讨会,2003)

3g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1997)

3h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1998)

3i内观禅修的探讨(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

3j西藏大手印的思想(政大民族学报21期,1994)

3k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政大民族学报22期,1996)

单元4【哲学与因明等】

4a汉藏的佛性论(收于《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三民书局印行,1995)

4b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法光杂志》177,2004)

4c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法光,2004)

4d《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内观教育,2004)

4e佛学研究法及其特色(法光,2004)

4f评析藏传逻辑论式(欧阳无畏教授逝世八周年纪念论文集,蒙藏委员会,2000)

4g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内观教育,2004)

4h佛法与现代科学(1990佛光山国际佛学会议)

4i藏文之英文及罗马字母对音分析(西藏研究会讯2,1986)

4j正因与似因的探讨(西藏研究会讯10,1990)

4k成立「量士夫」的论式分析(西藏研究会讯12,1991)

单元5【短文与演讲】

5a初善、中善与后善(2000,9)

5b世出世间(2000,11)

5c精进(2002,11)

5d经行的重要(2003,6)

5e播下圣者的种子(2003)

5f拘舍弥事件的化解(2004,5)

5g锁定目标(2004,3)

5h慈心观的重要(2004,9)

5i内观的法流(2003,6)

5j培养内观的能力(2004,9)

5k生活与禅修(讲于行政院中谛禅学社,2001,8)

5l生活中的禅修(讲于法光佛研所,2000,3)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述地狱种种状况的变相图,内心非常恐惧,因此想要出家修行了脱生死,于是前往瓦棺寺,依止和禅师剃度出家。年十七岁时,受具足戒,严格护持戒律威仪,并通达贯彻各种经论。平日修行大慈悲心的法门,凡是蚕丝绸缎华丽彩绣的衣服,和由众生皮革所制的衣物鞋履,一概都不披戴穿著,终身只穿著由粗布所造的衣服。

北周武帝将要消灭佛法时,静蔼法师特地前往京城,向朝廷呈递书面的文表,为佛教论理申诉,当面反抗皇上的圣旨,请求皇帝不要消灭佛教。但是他的申诉抗议,终究不被武帝采用,因此静蔼就携带著门徒,进入终南山隐居。后来又潜藏到太一山的锡谷当中,自己披著粗麻做的破衣,暗自地阐扬大乘佛法,他有许多的撰述著作,都隐藏在岩石洞穴之中。

静蔼悲悼佛陀伟大的佛法已经沦落荒废,因此告诉弟子们说:‘既然无益于这个世间,我准备要舍弃身命,往生极乐世界。’有一天,他独自坐在另一个山洞中,命令侍者下山去,明天再早一点上来。侍者离去后,静蔼就跏趺端坐在平坦的磐石上,自己亲自用刀子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一段一段的铺在石头上面。又把肠子拉出来挂在松树的树枝上,五脏六腑都暴露在身外,身上的筋骨、手脚、头部和脸面,都以刀子完整的割碎分解。最后再以刀割下心脏,捧著心而命终往生,当时是北周武帝宣政元年(西元五七八年)七月十六日,时年四十五岁。侍者隔天早晨到达山洞的时候,只见到静蔼还合掌捧著心,就如同他最初入座时一样,向著西方端正跏趺而坐。法师的骨骸之间并没有遗留任何的血迹,只见到白色的乳液大量涌出,凝结于石头之上,又看到用手书写的偈颂遗留在石壁之上。其文章曰:

‘诸位有缘人,无论是在家出家、男子女人,皆应当要好好安住自心,在佛法中不要生起退转的念头,若生退转之心者,则将失去种种善根利益。我以三种因缘要提早舍此身命。第一个是,我觉悟到此身有无量无边过患的缘故。第二是,我无能护持佛法的缘故。

第三则是,我想要速得见佛的缘故。’

其偈颂曰:‘无益的色身,不但浊恶不净,而且又烦恼人们去为他奔波劳役。因此我解剖身形将它铺于枯石之上,毁损身体而将它散挂在山岩的松树枝头。无论天、人、阿修罗、山神树神,那些有心追求佛道的人,见到我舍身命的人,祈愿让这一些众生,凡是见到我骨骸的,其无明烦恼的大船,皆能覆没消失。愿令众生,凡是听闻到我舍身命的人,天耳神通皆能成就,菩提正觉究竟圆满。愿令众生,忆念我时,具足一切禅定念力,多闻智慧总持佛法。我此报身一旦消灭,则色身四大分散凋零,清澈泉水和幽深山林之间,我曾往来的小径,不久就会埋没了踪迹,原本就寂静的山洞石室,则更将无声无息不见人烟。愿把我色身普遍地布施给一切禽兽,乃至昆虫,凡是食我肉、饮我血的一切众生,皆能善根充满、福慧具足。愿我未来,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身心自在,普遍十方超拔济度一切有情。

诸有缘人应当觉悟,我们所拥有的这个色身,本来就不清净。身体的下半身,是个屎尿充满的皮囊,九孔常常流出不净之物,就如同残破漏水的水塘堤防。此身令人厌恶,臭恶得令人不敢瞻视观察,此身是由一层薄皮包藏著脓血,尘垢染污弥漫涂满了全身上下。此身恶臭污秽,犹如死狗的尸体。此身是由六根六尘虚妄和合而成,而不是从其他的鬼神梵天创造而产生。应当观察这个恶臭的身躯,终究是被无常所囚困系缚,不得自由,无论进退来去行住坐卧,都总是不免遭受无常之苦。死亡之后如果遇到蝼蚁昆虫,则此身难保。凡是执著身命的人,此生必无所得,终究失去一切。命终之后,不免为狐狸野狼撕裂吞食,终归化成腐肉虫蛆。

无论天人男女、好丑贵贱,必定为死神之火所焚烧,暂时见到的一切容色相貌,都是如电光火石般,刹那幻灭了不可得。死亡侵扰了所有一切的众生,是种种怨苦中最令人怨苦的。因此我视此身如仇敌,誓愿断除这个生死的根源。此身无可爱乐,具足种种烦恼,就如同充满毒蛇的箱子,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虚幻地围绕而成,百千病苦居于其中交缠困扰。凡是有三界形色执著的众生,终究必定众苦聚集。色身是老病死亡的痛苦深渊,身心之中具足了一切的火热烦恼,有种种无量的过失缺陷。

此身本来就没有我可主宰,因为一切都是业力的支配、不能自在如意,在本无实体的情况下,众生却颠倒计度妄想执著有一个我的存在。这个虚幻无我的色身,就是凡夫自以为可以自做主宰的;我,而坚执贪恋不舍的。由于众生久远劫来无明迷惑、颠倒妄想的缘故,因此而隐藏了本来具足一切善法功德的清净自心。虽然自以为在长养色身,却不知道它早就如同死尸一般毫无可乐。无量劫来我们早已弃舍转换过百千万亿不净的色身,所流的血、所饮的乳,就如同大海一样浩瀚无边。过去死去的尸骨堆积起来,有如须弥山那么高,而将来要受的生死,更是几倍于以往所曾遭遇的痛苦。生死轮回当中,根本毫无所谓的利益可言,只是徒劳地蒙受艰难辛苦而已。

我对众生既没有丝毫帮助,对佛法的衰微又于事无补,因此忍痛舍弃布施色身,希望舍身的功德能无量无边,以期能够誓不退转于佛道,永远出离于四生的苦痛深渊。当我舍此污秽浊恶的身形之后,期愿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于一念间莲华盛开,化生于阿弥陀佛面前。速得亲见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贤圣海众,永远辞别三途之中无量的苦难,于佛的菩提正道决定得不退转。即刻获得五种神通,自由自在飞行无碍,于宝树间饱餐正法,究竟证得无生法忍。既能悟入清净法身的解脱自在,同时又能不失大悲心,不断灭舍弃三界的众生,以消灭魔道护持正法为首要目标。速得超登于十地菩萨的福慧圆满,神通变化无有边际,德行具足四无所畏,号称如来大觉法-王。

期愿舍弃此身之后,早得令此身心自在,既得法身清净自在,更回入种种六道众生之中,随顺因缘地在能够利益有情之处,护持佛法救度众生。大众应当要知道,世间所有的业缘终归灭尽,一切有为的造作亦复如是,就如同梦幻泡影般地刹那幻灭。三界之内悉皆无常,时时令我们不得自在。一切的众生,无论是他杀或自己死亡,终究还是归于三界轮回的无常法里,这是有智慧的人所不乐于居处的地方,大家应当常常如是思惟。一切的因缘既然合会聚集如此,所以我的业缘也当灭尽于今日。’

摘录自《续高僧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