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吉林放生组织联系方式是什么

与市场相比,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多种生产要素通过合约的方式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根据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同,企业的合约方一般包括资产所有者、技术专利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劳动力所有者。这些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既有利益上的合作,也有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上的竞争。按照经济学家科斯的见解,只有当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场所需付出的交易费用时,企业才有存在的可能。而能否形成和谐规范的内部劳资关系,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成本的高低。

在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还是发挥企业的社会功能、伦理功能的重要条件。在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上,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相关组织与法律,切实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和人力资本权利。同时,借鉴宗教理念的合理内容,也有助于从内在思想认识上化解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首先,借鉴宗教的人本理念,劳资各方都应重视相互的“人性”需求。宗教社会学家皮特·伯格认为,人是一种精神动物,他不只寻求生存的手段,他也关注生存的意义,并在最深层次上追求生存的意义。各宗教为了满足信众的需求,都重视人的多样性需求、人的多层次特征、人的无尽苦难和人的无穷潜力,强调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同样应当认识到,人这种生产要素并不同于机器、牲畜,人有精神生活,有维护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必须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其次,借鉴宗教的慈悲关爱理念,重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佛教所提倡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利利他”的价值取向与基督宗教所强调的“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具有共通之处,就是要对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具有慈悲关爱的情怀。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由合约使员工不分昼夜地加班,在没有关爱的环境中生存,这虽然可能没有违反法律,但却不符合宗教伦理。为了消除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非人化、非情感化,缓和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孤独感、冷漠感,企业更应该从宗教的慈悲关爱理念中汲取营养,在为员工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关爱他们的精神生活,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再次,借鉴宗教中的有度理念,促使企业放慢竞争和盈利的节奏。各大宗教都非常重视人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道教讲“齐同慈爱、和光同尘”,提倡贵生,敬重生命,关爱自然,主张天人和谐;伊斯兰教有对人友善宽容,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的“中道”思想。这些宗教理念带给企业的启示是:保持索取与回报的平衡、劳动与休息的平衡,不仅对自然界的索求要有所收敛,对于人类本身的利用同样应该慢下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避免被贪心、愤怒、愚痴“三毒”控制住,要改变依赖加班、依赖低薪来获得企业竞争力的现象。

最后,借鉴宗教中的和谐理念,提升各利益相关者的幸福水平。合作中难免会有冲突,但只要坚持和谐理念,就会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合作分得“更大的蛋糕”,提高总体的幸福水平。企业在促进和谐发展时,同样可以从宗教传统中找到许多有益理念和做法。例如,我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倡导“和谐”的传统。

总之,只有在理念上实现了和谐,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变劳资之间的冲突局面,否则,只请法师做法事、驱邪,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神灵在心中,要比仪式本身更重要。

百花齐放和与时俱进

◎田川:但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看,政教合一的格局反而促进了佛教长久的发展。统一的思想不也是件好事?

●陈亦新:不。百花齐放是最好的。就像古代的百家争鸣一样,这样最好。

●雪漠: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个教派,当它用一种所谓的真理,去统治人类时,都可能产生灾难。

我告诉你,因为人类有动物性的本能,有欲望,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用光明驱散黑暗。有光明必有黑暗。佛法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分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末法时期后,法就没有了,大手印也没有了。这也符合佛教中的“诸行无常”。任何教法都是一个存在,任何文化也都是一个存在。它的这种存在,如果没有传承者时,很快就消亡了。

如果有传承者的话,宗教智慧就会在某个历史时期,像火炬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灵。但照亮人们心灵的同时,光明也会映照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这个长长的影子,被我们称为黑暗。

比如,这个光明照亮了你,但同时又在你的身后制造了一片阴影,这就是黑暗。光明是相对于黑暗才存在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同样,善是相对于恶存在的。人类中的智慧与愚昧、仇恨与宽容、贪婪与清净,永远像阴阳一样存在着。因为它们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

神性和兽性,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交织在一起。它们是很难被剥离的,甚至一些非常伟大的人物,同样具有兽性的成分。

我们举个例子,有些人为了教派利益而诛杀对手。这种诛杀,本身就是罪恶。打着任何旗号,剥夺人类生命的,都是罪恶。因为生命权是天赋人权,谁也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

康德说,人本身就是目的。人活着本身就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工具。人,不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存在的。人的活着本身就是目的。活着,活在当下清明里,宁静、快乐,这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功德。

这个发现非常伟大。

同样,宗教也只能在适应自己的人群中找到对机的人。就像感冒时,只能吃感冒药。如果是癌症,那感冒药就不起作用了。得癌症的那些人,就相当于没有善心的人,他们不愿意行善,对于这部分人没有善心的人,谁也救不了。他们不需要香巴噶举,他们不信六道轮回,不信有地狱,他们只想及时行乐。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黑夜之中尽可能多地点亮几个火把,在有陷阱的地方,多燃几堆火,告诉别人,这里有陷阱,别掉下去了。告诉他们,沿着这些火堆,一直走下去,就会走向大路,走向平坦。那儿没有痛苦,那儿摔不倒,那儿不会磕掉你的牙齿,不会熏瞎你的眼睛。然后,你可以快快乐乐地走到你的目的地。

我们要让萤火虫一样的火光,变成一个小火堆,然后变成大火堆,最后变成漫天的燎原大火。让那燎原大火焕发的光明,去驱散黑暗、愚昧和仇恨,使这世界尽量少一点痛苦。让更多的人了解信仰的精髓,享受它的营养,最后得到一份光明。

我们必须明白,时代已经变了,要与时俱进,这是必需的。而且,这个“与时俱进”,甚至包括对教义的重新诠释,以适应当代人的心性和根器。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