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宁波市放生护生协会会长

海涛法师: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智严师父

宋朝时,京城有一座帜园寺,寺中住着一位高僧,名叫智严。

智严是西凉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修行,并以精勤著名。后来,智严离开京都,到各国游历。所到之处,便向各地僧人学习禅法,经年累月下来,智严不仅精通了佛教各宗经论,还得到了许多世上稀有的经书。

「这些经书十分稀有,都是没有翻译的原文,中国的人们是看不懂的。这样实在太可惜,不如我来帮忙译成汉文吧。」

回到京城,智严发心着手翻译这些珍贵的经书,庙中的许多师父都来帮忙。

「多么认真的智严师父啊!」路过的鬼神们知道他是智严和尚,就默默地记住他,暗中向他礼拜。智严日以继夜地努力翻译经论,为佛教的传播而努力,不但受到僧俗二众的护持,就连看不见的鬼神们也都十分尊重他。

这时,在丕陵有一位大官,名叫萧思话。一次,他的夫人刘氏得了一种病,久卧在床,经常看见有一群鬼在床边奔走呼喊,刘氏非常害怕,使得病情愈加严重。于是,萧思话把智严法师请到家中为妻子说法。

智严法师刚刚走到外屋,刘氏就看见群鬼一哄而散,病情立即感觉好了三分。待智严法师进屋后,为夫人讲解佛经要义,并为她皈依佛法,夫人当下觉得通体舒畅,长年以来的病几乎全好了。

此时,夫人立即起身下床,夫妇俩跪在地上顶礼感谢智严法师。

智严法师说:「我不需要你们财宝的感谢,我只希望你们能多接触佛法,以五戒十善法修身养性,鬼神自然会尊重你们。如果你们真的要以财宝来表达感谢,不如将它们捐给穷苦人家吧!」

淡薄名利的智严法师,从不接受信众金钱宝物上的馈赠,即使有了信众供养的财物,也随手转施他人。

智严法师性格少言寡语,不愿多说自己的事情,所以,他虽然有很多值得赞扬的行为,也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但却没有留下相关的文字记载下来,使得智严师父的德行并没有流传下来。

到了七十八岁那年,智严法师寿终正寝,没有任何病痛,面容十分安详。

当时在宋朝,凡是圣僧死去,都用火葬。

但是智严虽然修行多年,持戒严谨,然而却不被大多数人知道,所以庙里的僧人便要将他的尸身移向一般僧人的墓地。

但奇怪的是,他的尸体却忽然变的有如一座山那么重,无论怎样抬都动不了一分。

「说不定智严师父,生前是个老修行,只是我们不晓得。」

「是啊!光是他翻译佛经就功德无量了!」寺院的僧人们讨论着。

「也许我们应该将他依照圣僧的方式安葬才对。」

于是,僧人们便改变了主意,要把他的尸体抬往圣贤者的墓地火葬。说来也怪,大家没出什么力量,智严师父的尸体却变的似乎没什么重量,让帮忙抬棺的寺僧们一点也不觉得累,个个啧啧称奇不已,直说持戒修行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

高僧故事:芙蓉道楷禅师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被流放

什么叫大丈夫、真豪杰?孟子曾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说这一番话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在一千多年之后,宋代有一位出家人,却以自身言行与孟子这番话前后辉映,他就是曹洞宗高僧芙蓉道楷禅师。道楷禅师德行高迈,影响深远,门下弟子有丹霞子淳、宝峰惟照、净因自觉、天宁齐琏等,再传弟子则有长芦清了、天童正觉禅师,都是一代尊宿。下面这则故事,对道楷禅师来说只是一小事,但对后人来说,却能令人振奋,而对道楷禅师顿生敬意。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游历国内名寺,极力弘扬曹洞宗风。

宋徽宗崇宁三年,皇帝下诏请道楷禅师住持东京净因寺。

大观元年,道楷禅师又移住天宁寺,这时在僧俗两众中已有崇高声誉。

开封府尹李孝寿上奏朝廷说,道楷禅师“道行卓冠丛林,宜有褒显”,于是徽宗皇帝赏赐紫方袍及“定照禅师”称号。

内臣将敕命送达道楷禅师处,道楷禅师谢恩之后,又向内臣陈述个人志愿:“出家时尝有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用资九族,苟渝愿心,当弃身命,父母以此听许。今若不守本志,窃冒宠光,则佛法、亲盟背矣。”然后上表请辞,不肯接受皇帝赏赐。

徽宗皇帝不仅不接受道楷禅师的请辞,反而再一次降旨给开封府尹,让他强令道楷禅师接受赏赐、封号。

道楷禅师依然如故,立场坚定,不肯接受赏赐,终于惹得徽宗皇帝大发雷霆,下令以抗旨不遵之罪将道楷禅师收监。

官员知道禅师道心坚定,并非刻意触怒皇帝,有意要为禅师开脱,在审理案件时故意问他:“长老大概生病了吧?”

道楷禅师却坦然回答道:“我没生病。”

官员只好又道:“怎么没病,长老身形枯瘦憔悴,肯定是得病了!只要承认有病,就可以免去刑罚呢!”

道楷禅师坚持立场:“我以前生过病,最近确实没病,怎么可以诈称有病侥幸求免罪责?”

官员听后叹息不已,实在没辙,只好如实判罚,将道楷禅师发配到山东淄州。

开封道俗看到禅师蒙受如此委屈,无不痛哭流涕,而道楷禅师却神态自若,坦然戴上刑具,就像修行一样,悠哉悠哉前往淄州。

道楷禅师到了淄州之后,租了一间小屋,慕名而来亲近禅师的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一年之后,皇帝下令取消对道楷的处罚,让他自由选择去处。于是道楷禅师就在芙蓉湖畔建立道场,继续弘传佛法,大扬宗风。

当我们形容某人修道境界高深时,常说他们心境如如不动、定力非凡。道楷禅师正是最佳楷模,他以无上定力,做到既不被世间名利所左右,也不为朝廷权势所屈服,真正是“不慕紫衣不避刑”,因此深受道俗两众的景仰与敬服。

明代莲池大师编《缁门崇行录》,就将道楷禅师这则故事收入,并赞叹说:“荣及而辞,人所难也;辞而致罚,受罚而不欺,不曰难中之难乎?忠良传中何得少此?录之以风世僧。(荣名及身而能坚辞,已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因坚辞而受刑罚,受刑罚而不以欺诈求免,不能不说是难中之难了。忠良传中怎可以没有这一则的记载呢?因此录下来作为当世僧众的楷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