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商洛适合放生的河流有哪些

慧峰法师

记者:您是一开始有信仰的时候就信佛教了呢,还是曾经信过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后又转到信仰佛教?

慧峰法师:我父亲家是信基督教的,我母亲的家信天主教,我自己小的时候信基督宗教,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对佛教有了认识,大概从那个时候,就慢慢对佛教有了兴趣,随着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就越来越信仰佛教了。

记者:当你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时,有没有一个痛苦、挣扎或者说左右摇摆的过程?而为什么最后还是坚定地选择信仰佛教?

慧峰法师:转变信仰确实要经历一番痛苦的过程,但我最终选择信仰佛教,这个原因有好几方面,对我来讲,一个信仰、一个宗教,都有它的观念,要认识这个观念很简单,但是我要将这个信仰“用”在生活中,也就是我们要用这个观点,看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就并不那么容易了。现实社会是影响我们观点、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所经历的生活,往往和我们所持的观念是有落差、有冲突的,而正是因如此,我们才会对自己原先的观念,框架,理论去突破;但有的人还会执着于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见”,一种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见解。但是,如果我们诚实地对待自己,就会去想,到底我这样想是对吗,然后才会去更深一步地实践。

对我来讲,最终能坚定地信仰佛教,是因为我在修习佛法时发现,有些道理,刚开始我认为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再进一步、更深的一层了解后,发现确实还是这个样子。慢慢地我就觉得佛陀所说的这个佛法真是太了不起了,并学会了用佛法来关照自己的整个世界。

记者:讲经说法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佛教里边美好的东西,从而亲近佛法,你是怎么看待讲经说法的?

慧峰法师:其实所谓讲经说法只是弘法的一个手段。学佛有几个阶段,通常会有三悔,就是人所忏悔,思所忏悔,修所忏悔。首先要“信”,有信仰才会去听,听是另一个阶段,是思维修,还是有依仗的。话讲经说法对于听众,只是初步阶段,我们不能说“听经说法”是功德圆满,“听”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一个阶段。

依我来看,现在中国弘传人间佛教,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并不只是为了让这些人来“听”,而是要让他们进一步去思维、进一步去修。所以,现在对于说法人的要求不只是说完了就结束了,而是要再进一步地引导。传统的讲经说法,听众就是听的,不可能去发问,但现在,人家会问:法师,我听你讲的意思是不是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就已经是到下一个阶段了,思所忏悔,所以这种不只是听,我们还需要谈,我们需要坐下来一起谈、交流,转变思维模式等等。

记者:这十年来你有没有影响你们国家的人对佛教产生兴趣继而亲近佛法呢?

慧峰法师:这几年来我只回去一次,所以我不能说对新西兰人有什么影响,但是我好多西方朋友对佛教很有兴趣,我们经常用聊天、发邮件来谈论佛法,所以对我来讲,所谓外语人才,一方面就是要把语言弄通了、弄明白了。但是那只是一个最表面的层次,比如说把中国佛教转成英文、法文,但是这样做对方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吸收。因为无论中国佛教还是其他地方的佛教,它其中包含这一种思维模式,还有当地的文化元素,而我们在自己国家的佛教环境里,是体会不到其他文化的,所以语言是第一个阶段,但是真的要把佛法传到其他国家、其他的文化环境,它还需要一种文化的转变过程,这比学外语辛苦多了。

外语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只有通过这个工具,才可能做后面的工作,虽说更难,但有可能。

体究念佛,悟明心性;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有这样的开示,佛说: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

  从这里我们知道,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者,应该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不应该执著于祂的名号、名相、音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

  同一经卷里面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所以 阿弥陀佛本来没有形相、没有来去,为了度众生的本愿而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是应该建立的第一义知见。因此,大家要进入到体究念佛前的重要资粮,其实就是要把这个第一义的知见能够建立完成。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向举例来说,例如要往生极乐国土,经中说有略分为九品往生的差别;各个品位乃是因为有其所相应的根器不同,所以有的品位是需要具备深解第一义的知见,有些品位却不需要具足第一义的知见,端视这个求生极乐的众生,他所求品位的是高或低而有所差别。如果想求生上品中生的人,那他就要体究念佛;在他要体究念佛之前,他得要先思维了解第一义的正确知见,并且是深入了解。那如果他的根器更好,他想要求生极乐的品位乃是更是上品上生的话,那他就要亲见自性弥陀,他需要体究念佛而实证法界实相心,因为想要亲见自性弥陀者,他就要真正的去体究念佛,就是要去体究到底如何是无量寿佛,或者体究“念佛是谁?”这个体究念佛就是念佛法门里的“理行”,在禅门来说,那就是“参禅”!

  在念佛人要体究前,却要先建立第一义的知见,这就是要从经典当中去了解真如佛性第八识如来藏等相关的知见。所以当我们要体究念佛时候,必须先广泛地阅读大乘了义的经典,能够知道经典中如何解释真如佛性,对于真如佛性的体性有了知见上的了解,并且读了这些经典中的开示以后,自己却不害怕、不畏惧、不怯弱,而且是乐于亲自去体究的。这样去建立应该有的第一义知见,才能具足体究念佛前的一部分资粮。

  除此之外,所有的大心念佛人,在体究念佛前,他还要知道体究的方向以及方法,他要避免用语言文字及佛菩萨形像来体究,他得要有无相念佛的功夫,也就是说,他要有忆佛念佛的动中功夫。如果功夫不够、定力不足的话,他是无法使用体究念佛的方法,也就是说他无法使用思维观在动中去观照、体究。这也是体究念佛前对于体究的方法与方向,应该要有的知见;最后才能体究而亲见自性弥陀,进入到实相念佛的境界。

  这个意思是说,要能够真正透过体究念佛而进入到实相念佛乃是非常困难的。这个部分之所困难,很多的情形是在于知见的不够,因为你不知道要往哪一个方向去走;当中有什么是不对的歧路,你也不知道;而对的路在哪个方向,你也不知道。因此,困难在这里!所以要在善知识的教导下,自己必须要具备第一义的正确知见,这样才能开始在理行上的修持。我们知道理行就是禅门里所说的参禅,即是净土宗的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一般来说就称为体究念佛。若能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以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十方诸佛净土,就可以随愿往生。至于体究的部分,我们将于后面的课程,由正旭老师以及正益老师会为我们各位菩萨来加以详细的说明。所以,我们说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禅门中的参禅,也就是我们理行的部分。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24集 理行之三:深解第一义知见 正伟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