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揭秘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的神秘之旅

四十八大愿第一讲

当时,达摩祖师在二百一十亿佛的殊胜国土中,修持清净行。这样修持之后,他来到佛陀的住处,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他对佛陀说:"世尊,我已发心清净佛土。" 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众悦。诸菩萨闻已修行,因缘成就无量大愿。" 比丘对佛陀说:"请听我说,我将如实而说。如果我成佛了,地狱、饿鬼、畜生国的人就不会得到正觉。我若成佛,我国那些命终之后还归三恶道的人,也不会得到正觉。如果我成佛了,而我国的天人不知道真正的金色,我也不会得到正觉。如果我成佛了,而我国的天人颜色各异,有好有坏,我也不会得到正觉。如果我要成佛,而我国的天人却不知道他们的命运,直到十万亿那由他,我也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好,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这是《佛前发愿文》--第五章。在这次《无量寿经》法会中,释迦牟尼佛向与会大众讲述和陈述了过去无量劫前的一件大事。这个 "时候",是法藏菩萨沉思五劫,完善大愿蓝图设计,向世自在王佛及其座下大众发愿的难得时刻。因此,这个 "时间 "是法界的一个里程碑。这个 "时间 "与众生息息相关,当这个 "成就时间 "到来时,法界众生的救度也就成立了。就在这一刹那,法藏菩萨以五大劫的寂静,摄受十方无量诸佛。"二百一十亿佛刹 "代表着他的圆满,而这些诸佛净土的奇妙庄严,以及成就这一庄严的诸佛清净寂灭的因果行相,这位法藏比丘了然于胸,纲举目张,汇集十方诸佛刹的精华,思惟十方九法界众生的救度之法,沉思不已。然后,他静坐沉思,这种沉思是深入到 那么,当这样一个大愿完成之后,这个智慧的修炼--这个 "软件 "的准备,这个蓝图的设计就非常缜密,非常周全,这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法藏比丘信心十足,来到自己的老师--世自在王佛的住处向他汇报。首先,这位弟子见了自己的老师,先是顶礼于地--"稽首礼足",然后 "绕佛三匝,合掌礼佛",恭恭敬敬地向佛--世自在王佛禀报。此时,师徒二人也已出离五大劫,于是他向世尊禀告:"我已摄取十方诸劫的精华,庄严我这国土的第一大愿。我了解所有这些方法和原则,并已将它们凝聚在我的蓝图之中"。其实,他不需要说太多,就这一句话,"我已......",这就是成就之语--我已经做到了。

世自在王佛当然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听,就欢喜地对弟子法藏比丘说:"你现在可以依性说法了。宜知是时。"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个 "适时",一方面是你的慈悲让你的愿望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九法界众生需要救度的这个渴望、这个机会就在这里。所以,让他赶紧宣说:"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首先要让这些大众天人、声闻、缘觉能够发起信乐,能够发起求往生的心。" 这就是 "发起喜乐"。那么对于菩萨层次的人--大菩萨们来说,听到这个法门,你们已经完成了净土的修行,"修此法门"--这个 "此法门 "是什么呢?在《无量寿经》下卷中,十方诸佛诏令座下所有菩萨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礼敬阿弥陀佛,听受阿弥陀佛的教法,忆念阿弥陀佛成佛。当这些菩萨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时,他们看到极乐世界的奇妙壮观和庄严,如好了,说到这里,阿弥陀佛心生欢喜,放出光明,然后宣说了一个法门。这个法就是告诉十方的这些菩萨,你们要成就这样一个刹土,这个愿很好。但这个愿如何实现呢?就在这里,他讲出了在他的因地当中实现极乐世界的这个法门。这主要体现在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三句偈中: "了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了知佛法如电影,菩萨道圆满,功德圆满,决定成佛。了知诸法性,一切皆空无自性,专求清净佛国土,如是便成佛。" 这三节十二句告诉了我们法身菩萨证悟净土的一个原则和机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万法皆空,明白世间万法、出世间万法都是如梦、如幻、如音,这是建设净土的前提。若以为万法皆实,心外求法,则不能入。若入诸法空相,则必须发愿,即 "妙愿"--庄严净土、救度众生的妙愿。因此,我们以公式的形式表达了构建西方净土的原则:第一是空性,第二是妙愿,第三是梵行。然后在大愿的禀赋中,包含了佛法的精神。这四十八大愿是从诸法空性中升华出来的,这就是妙愿。因为诸法空性,也就是涅槃的自性,是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是觉悟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善法,广大无边,这就是天台宗所说的 "本性"。这就是天台宗所说的 "性"。如何开发这个 "性 "中的无穷之德呢?这就需要发愿。一旦发愿,在愿力的引导下,就能实现自己的大愿,庄严自己的地藏菩萨,甚至在此过程中证悟六神通--乃至无量菩提行而成佛。

所以,当这些与会的菩萨听到了你的誓言,悟到了你的道理、你的机制--就是这个法,他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就能够 "成就菩萨无量愿",就是通过你的这个法,成就菩萨的无量愿。菩萨的无量愿,归根结底离不开成佛、度众生这个核心。所以,称性发起的四十八大愿,包含了所有修行人追求成功的美好愿望:或者是自力薄弱,"我求往生";或者是境界很高,得到了很深的启发,想以这样的方式--这个身份,快速圆满地修持净土,实现自己的大愿。你看,世自在王佛已经做了这样高度精炼的概括,说是 "宜知其时",赶紧说出来,利益这么多众生。

这样,法藏比丘显然得到了佛陀的认可。事实上,在宣说四十八大愿的时候,世自在王佛就在他身边,就坐在那里。他是当着佛陀的面宣说的,也就是说,这四十八大愿得到了世自在王佛的肯定。从他发愿开始,到他发愿的时候,再到他发愿的实现,都有他自己的老师--世自在王佛这样的加持。因此,如果我们把 "世界 "理解为解脱的功德,把 "自在 "理解为般若的功德,把 "王 "理解为法身的功德。如果把 "王 "理解为法身的功德,那么世自在菩萨就代表了涅槃的三种功德。换句话说,他代表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成就的这种法身功德,所以世自在菩萨的这种加持和印证,就相当于十方诸佛的加持和印证:所以这个大愿不是一般的大愿。这不是我们凡夫心血来潮、一时兴起而发的愿,也不是我们的本性使然。你许了愿,几天后,"哦于是,法藏比丘向佛陀忏悔:"唯"--非常郑重地忏悔:"唯听我说,我要详细宣说我要发的大愿。" 那么,这个宣讲就不仅仅是对佛陀一个人宣讲,而是在世自在王佛的法会上宣讲。这就等于世自在王佛授予了法藏比丘此时此刻讲经说法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可以理解为代表佛陀的宣示吗?

好了,下面是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愿摄法身,愿摄法身由三愿组成,即第十二愿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第十三愿 "寿命如来常住愿"、第十七愿 "诸佛如来名号赞叹"。". 所以这三个愿就是法身菩萨庄严自己的愿,让自己的光明普照十方,让自己的寿命无量无边,让自己的名号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虽然是为了庄严自己的功德,但实际上他的目的还是为了普度众生。这就是法身愿。

然后是净土愿,净土愿有三愿。一是第一愿 "国土无三恶道",我的净土就没有三恶道;二是第三十一愿 "净土照十方",西方极乐世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非常清净,墙壁、地面、树干都能照见他方世界的情况;第三十二愿 "净土照十方",这是第三十二愿。第三十二愿 "严饰胜诸天",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组成部分--宫殿、楼阁、宝池,都是用各种宝珠合成的,里面有各种珍贵的香杂,这是世间一切天人所不能比拟的。这就是《往生净土愿文》的三愿。

除了这六个誓愿之外,其他四十二个誓愿都是摄受众生的誓愿--四十八愿的核心就是摄受众生。在这里,如果按众生的类别来分,有摄受净土众生的,有摄受本地众生的,也有摄受外地众生的。那么,就本地众生的愿力而言,有对天人的愿力,也有对菩萨的愿力;就他方众生的愿力而言,有对凡夫的愿力,也有对菩萨的愿力,这也是不同的。

揭秘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的神秘之旅

好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誓言表,有四十八条誓言,但在汉译和吴译中,有二十四条誓言,在宋译中,有三十六条誓言。我们还是以曹魏本和唐译为中心,一般指的是四十八大愿。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叫大愿海,五大劫的观想不光是观想这四十八愿,否则不能叫大愿海。他面对的是十方世界无量劫中众生的愿力,所以会有很多愿力--为了能够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劫,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相应,无一遗漏地来救度他们。因此被称为大愿海。释迦牟尼佛在此介绍了四十八大愿,从大愿海中选出了与娑婆世界众生密切相关的大愿。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以为只有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内容博大精深,细说起来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如果粗略地说,似乎又无法理解。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我们来看第一个愿,"国中无三恶道",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后,所住的刹土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如果这个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那么,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这个愿,而且把这个愿放在第一位呢?我们前面说过,法藏比丘在赞叹佛陀相好光明而发愿的时候,他有一个根本的慈悲心--"一切诸怖畏,为令大安乐"。所以,四十八大愿是他对一切有畏众生所发的愿,体现了他的大悲心。然后,在他的五禅定中,当他用天眼观察其他世界的各种情况时,对于这位法身菩萨来说,他被震撼到了极点。引发他慈悲心的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三恶道中有那么多的众生在遭受各种剧烈的痛苦,尤其是阿鼻地狱中的众生,那一天都是万死万生。他们在地狱受完苦后,又去了畜生道,然后又忘记了--他们又回到了地狱;他们在恶鬼道和畜生道受完业后,又幸运地得到了人身,然后因为烦恼和习气又造了恶业,然后又再次堕入三恶道:这真是一个轮回啊。在菩萨眼中,这些众生都是他们的父母、兄弟、多生多劫的眷属。他们都有佛性,都有佛的智慧和功德,但就是因为无明,因为情执,把这个佛性完全掩盖了,他们冤枉地承受着剧烈的痛苦,不知道怎样才能脱离这种痛苦。想想看,达摩菩萨看到这一幕,真是痛彻心扉,如箭入心!所以,最需要解决的是三恶道中众生的痛苦!所以,他必须以慈悲为怀,把这件事放在第一位: 在我所证悟的刹土中,永远不会有三恶道。那么这个愿也启示我们,这是一个带业往生的法门,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他方世界的众生业障深重,把业力带到我这里来,也就是把三恶道的业种子带到我这里来,你们就不要害怕三恶道的轮回。不仅没有三恶道的事实,甚至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这就是下文所说的 "国中无恶名"。在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三恶道的业种就会枯萎,无法生起。然后,他的善法--佛法的修行--立即随之而来,当他突破自己的ig那么,第二愿是在三恶道苦的基础上,又预设了一个安乐的界限,这就是第二愿 "不还恶道":只要到了极乐世界,就不会再回到三恶道去。这是针对哪一类众生呢?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堕入三恶道的危险,但有一类天人是带着业力往生的--带着业力的天人发了一个悲愿:"如果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就回来救度众生。"此时他还是天人,还没有突破无明,还有三恶道业力的种子,当他离开极乐世界时,就有可能堕入三恶道。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法藏菩萨发下了第二愿。

在西方世界,生命是没有尽头的,他是无限的生命,这个 "尽头 "指的是过去生的天人,他要离开极乐世界,他的慈悲心很想去其他的世界度化众生,所以表述为:他离开极乐世界,是为了极乐世界本身的生命的尽头。如果他离开极乐世界,回到娑婆世界,还是会有业力种子,还是会去三恶道,岂不是白跑一趟?如果回到极乐世界,又堕入三恶道,他就会没有安全感,不敢再许愿回来,就会永远留在极乐世界,不敢再来。来了又怎么会堕落呢?所以,这个大愿保证,只要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回来也没有关系,不会堕入三恶道,就能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力保证,昙鸾大师有一个比喻,就好像你的这颗种子被涂上了长生不老药,涂上了一层保护层。一般来说,这颗种子在水里会腐烂,在火里会燃烧,但我给它涂了一层保护层--佛地的保护层,所以它在水里不会腐烂,在火里不会烧焦--不会烧焦。所以,只要我们一见到阿弥陀佛,一回来,就不会再堕入三恶道。所以它非常自在:受到愿力的保护,披上大愿的盔甲。这个大愿的铠甲包括我们自己发愿的铠甲,也包括阿弥陀佛在果地上的大愿的铠甲,穿上它,我们就不会被五欲、六尘、烦恼所击倒。这就好比:鹅和鸭子掉进水里,鹅和鸭子掉进水里都没关系。如果没有这个愿,我们就像小鸡一样,掉到水里就是 "落汤鸡",无法自拔。好,这是第二愿。

--2009年8月,大安法师在东林寺第二期净土文化培训班上的开示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