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东丽哪里适合放生乌龟的地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要和大家谈谈云何“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

继续来看,在《大乘起信论》之中提到:【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大乘起信论》卷1)在这一段论文之中说到“诸众生依心意识转”,先要来说明一下此处“心意识”的意涵。“心、意、识”三者,诸经论中有著不同的说法,但其实都不互相矛盾,应该要观察它前后文所说,了解文字中所要为众生叙述的法义,而不是一昧只依照文字的表相,就说这里对、那里错。譬如说古来禅师常常这么说:“参究的时候应当离‘心、意、识’参。”那么其所说的“心、意、识”,是以已过去的意识为“心”,正在现行的意识为“识”,尚未现起的意识为“意”,三者都指的是意识,只是依过、现、未来的方便施设名相。因为知道众生都贪著意识的自我,加上又分不清楚意识的种种相貌,所以才会有种种的误会。而意识都是在了别种种的尘境的,有时候因为念心所的缘故,而臆想分别出种种过去的事物,这时候立名为“心”,是回想已经过去的觉知心以及其所了知的种种;有时候众缘和合之时又因而生起了觉观,这时候施设为“识”,是正在了知种种境界的觉知心;假如是因为业力的牵引、变现,又使他想起种种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就称之为“意”,这是尚未现起的觉知心;这种种都显示出思维、了知境界以及业行的差别,都离不开识阴的范围,所以就方便建立“心、意、识”作为区分。只是对一般人而言,是仍然在见闻觉知法之中误计识阴为真实有,因为贪著见闻觉知的法,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为识阴所缚了!

因为不了知前六识的识阴是虚妄的,或者是根本不愿意接受有第七、第八识,所以就一直在生灭法与因缘法的表相上作佛学思想的研究与探讨,与真正想要出离生死的目标却是遥遥无期的。《阿含经》之中,可以看到的经文是:【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中阿含经》卷54)这表示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法;所以若是建立细意识、极细意识为常住不灭法,仍然是离不开识阴的范围,其实还是生灭之法,因为 佛早已经金口所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更何况想要以意识心去到未来世再轮回生死?一者都显示出是痴人说梦,再者则是不愿意放下“我”的缘故,而其实绝大部分的状况是同时落在我跟我所之中,而执取著能够领受以及所领受的种种色声香味触的境界。

然而论文此处说的“心、意、识”,是同于唯识学中所说的“心、意、识”,则是以第八识为“心”,第七识为“意”,“识”则是为前六识,但主要说的是意识;在人间具足运作的状况下就是这样子,一共八个识和合运作,不多也不少。所以才说“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说的是生灭法与因缘法,正是众生依心意识而运转的相貌,不可能只有意根再加上前六识就可以成办的。但普天下的大小诸师,不要说能够知道意根何在并多少了知其体性,多半都主张唯有六识;这样子看来,就已经违背 马鸣菩萨所说的“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更何况是可以进一步亲证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只能说是无有是处。

换句话说,所有的众生都必须依于心意识,才会有一切不停生生灭灭的因缘法现前而运转著。为什么一定是这样子呢?马鸣菩萨接著开示其中的道理:阿赖耶识这个心虽然是体恒清净,然而因为众生无始以来就在其中种入了无量无边的烦恼种,所以才会有无明不觉而从心体中出生,而不是从虚空中出生;若是说无明种是存在虚空中的话,那么问题可就大了!首先,这一些无明到底是依何种方式而跑到我们的心中呢?是随机呢?还是说有一个造物主在主宰?好,若是随机的话,显然与世间的因果律是相违背的喔!因为现见某甲努力用功读书,成绩一定会多多少少有所进步;若是某乙作杀人放火、卖馊水油的恶行,一定也会由某乙来自己承担恶果;是善是恶、为富为贫,都由造作者自己来领受果报,所以世俗之中不是也有一句话——“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话吗!所以无明种是不可能存在于虚空的。若是说由一位造物主在主宰的话,那么是不是要说,突然生起了大智慧,而能够享受富有、权位的人:“唉呀!都应该感谢那一位造物主啊!”相对地,突然被无明所遮障,而受用贫穷下贱的生活,这些人不免就要质问造物主说:“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啊!”然而,若是真由一位造物主主宰的话,那么这一位造物主可就要活生生地累死了!因为现见在这个世间,就已经有七十亿多的人们,而且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不断有著起起落落的念头现前运作著,那更何况说,还有无量无边的旁生也是这个样子啊!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若说担任这一位的造物主,可以享受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大的福利,怕是也没有人愿意去当造物主啊!因为都一直会忙得不可开交,哪里会有空闲可以享受那一些福报呢?

再者,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若是无明是从虚空而来,众生种种的修行将会变成唐捐其功,而依于这样的道理而言,佛世的四众弟子都不可能成为阿罗汉了,乃至说 世尊也不可能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因为随时又有可能无明出生啊!而且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从虚空跑到行者的心里面来,所以又再度变为凡夫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今世的努力修行就变成没有作用啊!因为那一些业种都放在虚空之中,未来世也不一定可以再拿得回来啊!说不定别人运气好就把它拿走,而自己的未来世运气却是不好的,而拿到别人所造的恶业种子;那么这样子的法界运作的轨则,你可以接受吗?有智慧的你,当然一定是无法接受的。若是这样的话,世间真的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修行,因为只能全凭运气了。

同时,“虚空”一法在阿罗汉的论典之中说它叫作“色边色”,是依于色法的周围不再有其他的物质而施设的,本身就不是真实的法;因为若虚空是真实法的话,那么应该看见世间的人们,在施作一切营生的过程之中,就得要先把四周的虚空移开,否则不要说可以向前、走路、开车等等,就是最基本的举手投足、唱歌跳舞也是无法成办的,因为都被虚空挡住了。所以既然虚空不是真实的法,当然就没有办法含藏一切的业种了,所以无明一定只能由每一个人的心—-阿赖耶识—-所执藏;也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由于识阴错误的思维熏习以后,这一些无明种就不断地增长,但还是由每一个有情自身的阿赖耶识所执藏;再加上阿赖耶识还有其他的功能,而从一般的凡夫身上就显示出一切不停生生灭灭的因缘法,而成就了每一个凡夫的世间,所以其实每一个人生死的世间,现前不停而有一世又一世,这还是由阿赖耶识所拥护的;实证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的贤圣亦复如是,而与凡夫的差别是,其阿赖耶识中的无明种是越来越清净。这就好像十二因缘的法,从老病死向上逆推之后,最后到达了无明,对二乘人而言,发现生死等法都是由无明而有,所以把一念无明断了就可以出三界了,但却仍然不知道无明之所从来,因为这是只有七住以上的菩萨才可以亲证的。

每一个人今世在人间入胎之时,是只有第七、第八两个识,投胎以后,随著五色根的逐渐具足,就辗转有了能见、能现、能取的三种境界相,但这是要随著五色根的圆满成就,而且也没有种种的业力遮障,才能够分明现行的。现在就只讨论一般的状况:因为有阿赖耶识含藏无明业种,当此世五色根圆满成就了,就借此而在头脑中显示出六尘相,这就是“能现”;这个时候当然也就有“能见”的前五识与意识的现前运作了;而六识随即又有“能取”,取什么呢?这一些尘境又是如何?哪一些尘境是喜欢的?又有哪些尘境是讨厌的?不断能取的缘故,就落到我所之中,而不断地在作种种分别。但是当这些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出现之前,第七识,也就是意根末那识,已经在不断地相续地运作著,所以才说分别相续说名为“意”;因为第八识虽然借著头脑而能现尘境,但祂却从来不分别六尘境界,六尘境界的粗与细、变动与内涵,却是由前七识所了别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一般的状况之下 ,每一个人在人间生活的过程之中,一定是八识具足和合运作,不会也不可能只有前六识的运作就可以成办的;一者,前面就已经提到,每一个人今世入胎之前,是只有第七、第八两个识,前六识的出生是“根尘为缘,生识已,说为眼识,乃至意识”。换言之,此时是还没有前六识的;再者,现前各位可以观察得到的是,前六识在眠熟无梦,或者是在闷绝的状况下,也是暂断而不现行运作的;因为有现行、暂断的差别,而说其为断断续续。因此,在这样子情况之下,若是没有一个分别相续的心从来不间断地运作著,那么人们就应该说,眠熟无梦或者是闷绝的状况就等于是死亡一样了,然而现见并非如此。这一个分别相续的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所以说祂是“恒审思量”;不考虑第八识的时候,当前六识不现行运作的时候,此时只有意根依旧分别相续,只是祂的分别与前六识的分别是不同的;但也正因为祂的相续地分别,所以睡著无梦的时候,突然窗外一阵巨雷响起,人们才会有从眠熟之中惊醒的状况出生;因为此时此刻,分别相续的意根接触了巨大的声尘变动,由于尘境的变动太大了,所以警觉而令耳识、意识现起,但意识刚刚现起的时候,又无法具足了知尘境的内涵,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显示出惊醒的这个相貌。这个时候说这个人醒过来了,而在耳识、意识现起之时,当然也会有眼识等配合而运作。

从佛法上来说,既然前六识在生活之中是会有间断的时候,所以真正世间的“我”,指的是恒审的意根;既然是“恒”,所以意根在眠熟位之中并没有睡著,睡著是从世间法上前六识暂断而施设的,除了阿罗汉入无余依涅槃以外,意根是不会有暂断的情况,祂是从来不睡觉的,这才能够说是相续。相续还有另外一层意涵,如同前面所说,每一个人今世在人间入胎之时,是只有第七、第八两个识,第八识的恒当然是无庸置疑的,因为祂是无始无终。好,这且不说;而第七识是无始以来,一世又一世一直延续下来,从来没有一刹那间断,一世又一世之间亦复如是;若是祂在一世又一世之间是会暂断、暂灭的,对于定性声闻而言,那就真的太好了,因为也不需要努力修行去断我见我执,舍报的时候意根断了,就不会有来世了。又假如说在入胎之时第七识是会断的,只剩下第八识独存,这就是无余依涅槃的境界,然而法界之中,是不可能有那一种分段生死的种子都不断除的第八识会单独存在的状况,所以第七识一定是恒相续,这也才有我们现见的三世。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章正钧老师)

低碳又健身的运动保健法:骑自行车

  低碳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实际上在健身中也可引入“低碳”概念。您可以放弃开车上班,拿出早已弃置一旁的自行车,学几招新鲜骑车法,既能环保也能健身。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而且,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功能。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对于想强身健体以及想减肥的女性朋友来说,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健。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但是,自行车应该怎样骑,才更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呢?

  有氧骑车法:以中速骑车,一般要连续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深呼吸,对心肺功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对减肥也有特效。

  强度型骑车法:首先是要规定好每次的骑行速度,其次是规定自己的脉搏强度来控制骑速,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

  力量型骑车法:即根据不同的条件用力去骑行,如上坡、负重,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双腿的力量或耐力素质,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腿骨骼疾患的产生。

  间歇型骑车法:在骑车时,先慢骑几分钟,再快骑几分钟,然后再慢,再快,如此交替循环锻炼,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脏功能。

  脚心骑车法:用脚心部位(即涌泉穴)接触自行车踏板骑车,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具体做法

  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一只脚蹬车30下至50下,在顶风或上坡时锻炼,效果更佳。

  骑车健身有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骑行的姿势。

  “错误的骑车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教练为健身爱好者做指导时,发现错误的骑行姿势很普遍,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等。“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误区之二:蹬踏的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能前进就行了。而正确的蹬踏应该分为: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教练员说:“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周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误区之三:忽视频率,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

  “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贪图‘多量’和‘快速’,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的膝盖会出现积水。”据教练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否则突然大强度锻炼,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