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真愿力的秘密:家居士七身体力行实践的奥秘

启迪(七)

真愿力的秘密:家居士七身体力行实践的奥秘

身体力行是愿望的真正力量

--2005年开悟众生系列讲座

主讲:妙祥法师

时间:2005年11月9日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男众居士约三十人

今天继续讲第六个问题。

愿力的真正力量在于身体力行

--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努力去做,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实践,慢慢地我们的愿力就会提升。

第六个问题 我的愿望是: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承担地藏家族的因果,延续佛陀的智慧,弘扬佛陀的种子。我愿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是,我强烈的烦恼和习气常常使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想在将来的适当时候,把烧香、烧指、烧灯的事情都做了,不知师父能否满足我的愿望。这也是我对师父的恳切请求。

这个愿望啊,就是菩萨的愿望。他愿意像菩萨一样学习,把菩萨的愿望变成自己的愿望。有此愿者,必破坚固妄想。

"固执的烦恼习惯常常让我无法做自己"--那是因为你没有这种意愿。这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如果你能真正发起这个愿力,这个烦恼习气必然是轻的;如果你的坚固烦恼习气很重,你就应该知道你的愿力是不真实的。即使你说了菩萨愿,但嘴上说了,心里并没有做到。所以我们要知道,一定要发佛愿,说话要算数,要处处发菩萨的那种愿。不是说我的愿是这样的,"承接地藏家业,续佛慧命,引进佛种",说了就完了,应该去做。

什么时候开始做呢?不是出家以后,而是现在,时时刻刻。你发了这样的愿,为什么不把外面的雪扫干净呢?你的意志力在哪里?为什么不把散落的煤炭都捡起来?那么多柴火为什么不捡?你为什么坐在屋里?为什么别人在工作,你却在休息?这就是愿力与身、口、意不相应,所以你的愿力变得空洞。

为什么饭还没吃到嘴里,你就着急了?为什么吃饭时要看别人的碗?这都说明你的愿力不稳固。我们的愿望必须一刻不停地实现。吐一口痰也要如法炮制,就是开门,进门让别人先走,咳嗽千万不要打扰别人.......。所以说,我们的愿力要融于行为,这才是我们的愿力。如果不能融化在行为中,那就成了空愿。这个愿力只是菩萨的愿力,不是你的愿力。

有了这种愿力,我们就会严格持戒,不会半途而废。因为这个愿望说,首先,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首先,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愿望。生命虽然宝贵,却没有地藏的家业宝贵。地藏王的家业必须用身体和生命来交换。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小病不医?本可以请假一小时解决问题,我们是否一躺就是半天?这反映了我们的愿望是否真实。地藏王的家业在于真实,地藏王的家业在于我们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不允许自己有半点过失。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践行菩萨道,处处放弃自我,这样才能承载起地藏的家业。

什么是地藏因果?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处处无私,这就是佛的果报;如果你能处处为众生服务,这就是佛的果报;如果你处处无我,这就是佛的果报;如果你能处处持戒,这就是佛的果报;如果你能依教奉行,这就是佛的果报。不是说有什么其他的地藏因缘,你从虚空中拿过来看一看,就好像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时时刻刻都在看,这就是 "承地藏家业,续佛慧命"。因此,要想 "承地藏家业,续佛慧命",就应该从点滴做起,不允许一念离开正念。

"绍隆佛种"--什么是佛种?这就更进一步了。不仅要发愿,还要亲自去做,还要向佛陀学习。佛陀做了什么?佛陀看到了世间的无常,于是放弃了荣华富贵,不再贪恋宫廷中的一切。当时世界上没有僧侣,他想创造僧侣。世上无佛,他要成佛。无论多么困难,他都要努力去做。最后,他穿过城市,进入苦行,因为只有经过六年的苦行,他才获得了佛的种子,最终在菩提树下真正开悟。

我们要像佛陀一样,脱离尘世,剃发染衣,成为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种性清净,不为口腹之欲而违背佛戒,不为一己方便而触动钱财。他做任何事都按照佛的制度,按佛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佛子。

如今,佛种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要想真正成为佛种,就必须遵守戒律,舍弃亲情和爱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退缩。因此,我们要成为 "修龙佛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仅要自己出家,还要让天下人都出家,让每个人都得到解脱。佛种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每个人都应被视为未来佛。不仅沉思要这样,苦行和正确的修炼也要这样。不仅要做表面功夫,还要有实证。不仅自己要觉悟,还要带领大家觉悟,这就叫 "绍隆佛种"。

"我愿做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句话说得非常好。这是地藏王菩萨说的,谁做到了谁就是地藏王菩萨。我们应该把这句话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吃饭,要比别人先吃;睡觉,要比别人先睡;起床,要比别人先起;工作,要比别人先干。如果你吃在别人前面,享受在别人前面,那你就没有地藏王菩萨的愿力。虽然嘴上说说,但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在行为上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去了地狱,看到地狱不空,我就不成佛了,我还是要度众生。这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你并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愿望。虽然你的心发得很好,但并不是从你那颗真正清净的心发出来的,只是口发了,心没有发。当你发自内心的时候,你就会拥有一切智慧,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千万不要因为家里人多,我就恼火;也不要因为外面来了一个新人,你就让他睡地板,你睡床;更不要因为他有很多缺点和习惯,你就恼火,看不起人;也不要因为这个人不会说话,不会干活,你就看不起他,说他坏话。

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就是把世间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作未来的佛。他不会因为世间坏人多而不成就。他也不会因为这个人很坏,今生没有成就而不再去做。他想的是:如果我今生做不到,我会努力去做,种下善根,为来世打下基础。他想的不是今生的事,而是生生世世的事。他不会放弃任何见众生的机会,见人如见我父,见女如见我母,他都会乐此不疲。

包括一只小昆虫、一只蚂蚁的死亡,在他心里都是一种悲哀,他不会把一只小昆虫的生死当作儿戏。譬如过桥,桥下是万丈深渊。如果你想过这座桥,就必须踏过生灵的尸体;生灵可能死了,而你却得救了。他宁可去选择死亡,也决不让众生因为他活着而失去生命或感到痛苦。这种想法不仅是在危险的时候这样做,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这样做,众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这个愿望是伟大的,当一个人发了这个愿,他就是这念心中的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什么是众生度尽呢?有此愿者,即是离相之人。他不会说一切外相都是众生,他深知所谓众生就是自己的贪嗔痴,心外无众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就众生。何谓 "证悟菩提"?没有证与不证的问题。菩提本不生、本不灭,了知这一实相,便可证而不证。

他在下一句中说:"但坚固的烦恼和习气常常使我不能自拔。可见,愿望是愿望,烦恼是烦恼。虽然他许了愿,但他害怕烦恼。他没有意识到,当这种愿力与烦恼相比时,烦恼只是非常非常渺小,并不重要。拥有愿力的人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克服的,他不怕任何困难,无所畏惧。当你害怕困难的时候,说明你的愿力还不强大,还不真实,还没有发展起来。发愿的人,心如虚空,知道什么是烦恼,什么是愿望。也就是说,他不会因为烦恼习气而不能自拔,不会因为烦恼习气而产生任何念头,他有能力无所畏惧地前行。

他后来又说:"所以我想在将来的适当时候,把烧香、烧臂、烧灯的事都做了。" 这句话已经说不通了。因为我们之前许下的愿望是,宁愿像地藏菩萨.......,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如果舍弃了身体和生命,还有什么烧香、烧臂、烧灯呢?那就毫无意义了。既然我们发愿舍弃生命,这个生命随时都要舍弃。

至于焚香,它好吗?好!这是佛对受菩萨戒的要求,也是每个佛子应该做的。想要不断地燃烧自己来去除自己的错误习气,这是一种伟大的决心,也是非常好的。但与摆在我们面前的愿望相比,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了伟大的愿望,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如果随时都要舍弃生命,更何况是燃灯断臂?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去做。抓住什么机会?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成佛。只要众生需要,不仅是燃眉之急,舍臂、舍足、舍头......,随随便便,只要众生需要,随时舍。

"我不知道上师能否满足我的愿望,这是我对上师的恳切请求"--说明你还不相信上师,害怕上师不能满足你的愿望。师父是什么?那就是戒律。佛戒才是真正的师父,戒律才是师父。戒律要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才是师父。如果你提出了其他的老师,那么你就不了解戒律这个老师。

我们不应该把这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而应该像地藏王菩萨一样,随时准备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事情早就应该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但必须得到上师的允许。这已经不是考虑我要做什么的问题了,而是要看常住如何需要,众生如何需要,我应该如何去做,仅此而已。所以说,我们的愿望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了。不是牙疼了念念咒语,说了就能对付一阵,不是这样的。当然,这种愿力是很难发出去的。

这个愿一旦发起来,就是惊天动地的,人的身心马上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会被烦恼所折服,所以我们要发这样的真实愿。这种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要在严守戒律的基础上,不断努力修行,六根摄持,增强定力,才能逐渐发起这种大愿。这种愿力是伟大而凄切的。你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成佛了,只剩下你一个人,是不是很悲哀?你敢走这条路吗?光说是不行的。说:"你上山巡视吧" "不行,我得找别人去" 他不敢去 他有这样的愿望,就不会再爬山了。

当然,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但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努力去做,能不能把它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慢慢地,我们的愿力就会生发出来。我的意思不是说 "遇到大事我就去,看到地狱我才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吃、睡、行、住、坐、卧,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愿力的存在。

以后我会检查你,如果我看到你懒惰,说明你没有这个愿望。如果门前的雪没有扫,我知道你的愿望是假的;如果我看到你在干活,走出家门去取暖,我知道你的愿望是假的;如果你第一个赶着去吃饭,想赶着第一个去吃饭,我知道你的愿望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它落实到行为上,这样我们的这个愿望才有意义,才会非常好。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