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愿生佛一片丹心,行愿两袖清风——庆祝家桢长者九十华诞

我们在微风中践行誓言。诚心向佛

献给九岁生日的家珍长老。

仁春

愿生佛一片丹心,行愿两袖清风——庆祝家桢长者九十华诞

与家珍长老相识、相交已有三十年。五十年前他在做什么,我知之甚少,但这四十年来,他对佛法非常勤奋,非常用功。这份勤奋和具足,让我对他有了感悟和理解,因此,在他九十寿辰之际,我为他献上一份献礼:两袖清风修行,一心清净感佛。

在佛学中,最重要的是 "不贪"。作为 "三善根 "之首,"不贪 "被认为是解脱生死、证得无上菩提的唯一法门。因此,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直奔这个关键之门,他的身心、眼界和脚步就会变得非常正直,不会被欺骗,也不会被误导。得大道者,跳大关者,通大运者,无不根植于这种不欺、不妄。仰慕佛陀,憧憬佛法;仰慕佛陀而不执着于身,一心向佛;憧憬佛陀能化心、发心,一心向佛而不离佛、不舍佛,不欺心、不息非;不欺佛,一心向法而不需佛; 不被佛法误导而不颠倒(不混淆),不被佛法欺骗而不能离佛,不能止非;不被佛法欺骗而不被佛法欺骗,不缺献身精神;不被佛法误导,不被佛法引导而颠倒(不混淆),不 在无限的修学世界里,充满朝气和信心,进而达到无碍无碍的程度,佛法之光澄澈照耀,所看所做完全彻底地透彻自心,精神上的意思和品格总是相当真实和坚定,也是淡泊宁静,绝不让善和无贪离开自己的心灵。不贪婪是人格的最大保障,因此,在不贪婪的修炼成熟时,记忆中的一切和外表上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极度的自我克制;这种自我克制直接来自于对诸佛正法苦行的修炼。不忘诸佛的正法苦行,从正法苦行中提炼出直接有效、能够舍弃和帮助的正法苦行,真心和大行者就是建立在这种奉献和承诺的基础之上的。

心,发要清净而坚定,清净要绝无所占,心胸开阔无限无尽,应为而必为,是为不再属于自己;坚定要绝无所求(不急于求己),眼光之光要无遮无拨,应舍而必舍,是舍要为众生而坚定。当众生成为自己的天职时,菩萨的坚定和佛陀的清净就成为自己的典范和徽章,从此成为清净的决定者。学习的人完全是人心的纯净,执行的人则是人形的纯净。通过内外兼修的清净,对佛法和身心都没有一念的执着和自私。菩萨所行所愿,首先要消除这种粘着和私心的图谋;菩萨之所以能常见诸佛,常为众生,就是因为他不肯失去这一切。因此,菩萨的智慧和德行纵然博大精深,但他的身心始终流露出一以贯之的清净志向,因为他牢记诸佛都是通过正法苦行而成佛的。行为--对向上进步和求学的无尽而无杂质的兴趣;志向芸芸众生最向往的地方,就是 "有"!为自己求这求那,就是一个 "有 "字,煽动和驱使他们疯狂,那些野心勃勃、权势滔天的人,为了争城夺国,粗暴地发动血腥的战争,造成无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国破家亡的惨剧。从古至今,权贵们为争权夺利而积累的罪恶,真是 "罄竹难书"。因此,佛教修行者,尤其是行菩萨道的修行者,深知普通外道为生存而争斗所造成的巨大麻烦和罪恶,一旦发心,就会直接斥责争斗思想。与大众和睦相处、真诚见佛的菩萨,能够体悟佛的不可得心,将佛的不可得心转化为自己的不可量心;从不可量中明察一切,深切而真诚地关心众生的缺失,所以总是以欢喜心、恭敬心奉献自己所能得到、所能做到的功德。在 "贪墨 "中迷失本心的人太多了,而学佛的人,从智慧的角度看,是没有贪墨污染的,所以说家珍长老是一个心不离佛法的人,所以佛法成了他的思想之光。从佛光中,他能够当机立断,回头是岸,豁然开朗,所以当他在仕途中,一听到佛法,立刻觉得佛法比仕途更重要,于是抛下仕途,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中。他能抛开红红火火的事业,一头扎进佛法之门;他能从佛法之门中睁开不共世间的眼睛,将财富和身心完全视为虚幻空洞,拒绝将财富用于身心,而是为佛法慷慨解囊;他的妻子鞠汝卿女士也有同样深厚的愿望,所以他所做的一切佛法都是从同修的愿望中顺利进行的。居夫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既微妙又真诚,无不在悄无声息中细细流露。因此,家珍先生能够如愿以偿,发自内心地献身佛法,正彰显了鞠老太太的无限功德与光辉!

嘉真长老以这样的善缘、大心,把佛法的工夫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坚定不移,不为自己保留任何东西,逍遥自在到两袖清风、一心向法的境界,能以这样清净、正直的姿态做佛的人,学佛的人; 他能有真切的行愿,身心坚定,是他在佛陀的教诲中践行的无限伟大的做人之心的体现。

大乘行者直了生死,是为了众生;为了能够一念不生,不忘众生;众生看到菩萨有这样不忘的宽广胸怀,从而知道佛的一切更是无上无边。由于众生的想象中出现了这种不忘初心,精神境界就会深深地体悟到诸佛菩萨的相貌和功德,从此就能与诸佛菩萨同住,永生永世都能见到诸佛菩萨。所有有漏众生都能进入无漏世界,从无漏的清净中体悟到无为的深奥--不再为自己创造一切,并以这种方式进入深入的境界,这一切都是凭借菩萨光明的无量力量。

当菩提心得到充分发扬和实践时,菩提心就会随时随地看到一切诸佛和一切众生,就会永远对他们充满敬意和关爱,而且这种敬意和关爱永远不会间断,永远与日俱增。在大乘佛法中,发展总是与奉献相协调的,因此,发展大,奉献也大;相反,发展不大,奉献也不大。奉献的冲动大--缺,所以冲动越紧、越重,奉献就越勤奋、越坚决。因此,要认识到发展、奉献、亏欠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彻底发展、彻底奉献,才能修炼成永不亏欠的完人。菩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首先在于他对他人和佛祖的亏欠太多,多到无法估计,以至于他对他人和佛祖感到无比的愧疚和悔恨,于是他的思想和行动都迸发出还债的欲望。菩萨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他与贪欲作斗争,迅速培植起无贪的善根,让人无法拔除,时刻提醒自己还债,手掌张开,绝不为自己藏匿任何珍贵的他世之物。这就是许多难佛心是菩萨心所照之处,佛心照得很深很清,深到不触及自我,清到忆念佛陀,所以在心门中以佛为榜样、 在一步步的实践中,不脱落、不走偏,从佛那里得到的东西就交给了自我,就像法和律一样(妙法和清净的律是菩提心建设的基石)。法是新心新眼,律是正道正轨;法中的智慧之光如晨曦般温暖,律中的戒律清净如白雪般洁净;洁净中透着和谐与恭敬,透着寂静与安详,温馨中透着优雅与坦荡,透着和蔼可亲,悟得 "胜义谛 "的胜义僧普遍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些将 "生一"(从 "生一 "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和誓言)贯通心灵、掏空身体的人,是没有任何诱惑、恐惧和迷恋的。梵天长老的修持和承诺,成就了不被恐怖和迷惑。

在娑婆世界证得菩提的人,一定是深入研究了娑婆-观音的正面意义,一定是最勇敢的人,一定是践行了释迦牟尼尊者所说的 "正法苦行 "精神、 "娑婆世界此难行,须证观世音菩萨菩提",一定是践行了这一精神,一定是对人间苦难心存敬畏,一定是在血泪斑斑中痛彻心扉,一定是在耳濡目染中慈悲为怀。菩萨以智慧之力破除自我,以慈悲之行关爱众生,对苦乐的态度与常人不同; 普通人总是贪乐而怕苦,避苦而乐,而菩萨却对五道众生的苦难深表同情,猛烈克制五欲五恶,发自内心地对待一切苦难众生,就像对待自己的父老乡亲、师长兄弟姐妹一样,尽心尽力地为他们的苦难奉献自己的力量,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恭敬和安宁。无限的喜悦、尊崇和满足。有了这种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舍乐取苦的义举往往就有了足够的魄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为诸佛的使者、人民的侍者,是因为他们深深感到,无始以来,自己还没有报答诸佛的法乳,还没有报答众生的情谊,因此,心中积压了厚重的思念。在这一点上,菩萨的心是极其厚重和温暖的,所以他对诸佛菩萨和众生的感恩之心无比恳切,与日俱增。认识或效仿菩萨的出发点,就是要着眼于这种感恩之心,发愿;发与清净心相应的愿;发这样的清净心,让它沸腾,让它蒸发掉自我,让人察觉不到、看不到内在的贪婪和外在的冷酷,让世人把菩萨的一切永远铭刻在心。而菩萨则把一切人都当作佛来尊敬、欣赏,以尊敬佛的热忱对待一切人。从一般的感情,上升到普遍的感恩,在感恩中彰显诸佛的大慈大悲,呼唤诸佛的大愿大行!菩萨的耳中和心中充满了这样的呼唤和启示,他将对众生的感激与对诸佛的尊敬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众生的供养,他就会 嘉真长老法缘深厚,常念菩提心,以菩提心的觉悟、实践和发展,把身心奉献给学佛和服务众生,所以他才能在清风中践行誓言,以清净心感受佛的存在。谨以这两句话,发大菩提心,祝愿他一生大净大丹,也希望当今中国佛教界有越来越多的大净大丹之人!

佛历2547年正月十二日

写于新左通景兰苑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