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慧净法师:大年初三的再度沉沦与人生意义

同修们 南无阿弥陀佛!

今晚,我们仍在与大家讨论《念佛感应篇(一)》。

极乐圣会

慧净法师:大年初三的再度沉沦与人生意义

今天是大年初三,一年即将过去。每过一年,我们是多了一岁还是少了一岁?俗话说:"过年是通往地狱和接近地狱的里程碑"。对于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来说,这句话确实不假。人出生一天,生命就减少一天,离地狱就近一天;但如果是念佛人,生命固然减少了,但离极乐世界却一天比一天近。因为念佛的人必然往生极乐世界,虽然肉身还在,但他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人,是净土的眷属,而不是阎罗王的眷属,他的寿命已经不能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概念来描述了。就像我们每天念诵的《阿弥陀经》中所说的那样:

其佛其人,寿命无量无边,千劫万劫。

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同样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不能用年数来形容。所谓 "及其人",是指极乐世界的圣人,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与阿弥陀佛同体,所以是极乐世界的圣人。"及其人 "有两种:一种是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已经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另一种是现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寿命未尽,一旦寿命尽了,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类众生也是极乐世界的圣众,是 "它的子民 "之一。因此,可以说念佛人的寿命是不增不减的。

来世做人,比临终往生更难。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就是悟道者的境界,悟到了无生无灭,贪、嗔、痴三毒全破,就像阿罗汉一样。所谓阿罗汉,就是 "我命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因为阿罗汉把该守的戒律都守住了,该修的功德都修完了。念佛人虽然没有阿罗汉那样的悟性和断惑能力,但他们对佛号的成就比阿罗汉还要殊胜。印光大师说

来世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更难;不生西方,必堕恶道。

又说

生西方之利,甚于得道之利。

这几句话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人们认为往生净土非常困难,所以希望来世投胎做人,然后再学佛修行,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大错特错。即使你来世转世为人,你确定你还能学佛吗?你能遇到解脱的法门吗?要想来世转世为人,必须遵守五戒,但五戒很难做到。来世怎么办?阿弥陀佛的力量是现成的,是无偿赐予我们的,所以净土法门是一条很容易走的路,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轻装上阵。我们今生已经获得了人身,已经遇到了能让我们解脱的法门,而且是生在当下的法门。当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时,一定会像阿弥陀佛一样成佛,所以说我们比阿罗汉境界还要高。

大家翻到第 21 页第一行:

如果不念佛,一心想往生极乐世界,即使位高权重,也会成为阎罗王的一员,一天天接近地狱。就像一头牛走向集市,离死亡更近一步;一旦生命结束,心中充满悔恨和恐惧。

鬼夺路时,含泪独行;阎王骂堂,屈膝独悲。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就像一头赶集的牛,一步步走向死亡。纵然位高权重,也难逃阎王的审判,一旦寿终正寝,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恐惧。无量寿经》说:

大寿将终,悔惧交集。

"悔恨与恐惧交织 "是什么意思?"悔恨 "意味着懊悔。你后悔什么?我后悔自己生而为人,遇到了佛法,却没有努力修行,没有敬畏因果,造了很多恶业,但一切都晚了。甚至有些人,生前只为家人和孩子造业,从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临终时才后悔莫及。"怕 "就是害怕。人在临死的时候,如果看到地狱之火、牛鬼蛇神的面孔,当然会非常害怕;即使还没有看到,也会害怕、不安,因为会想到死后自己的生命是继续存在还是灭亡。如果继续存在,是去痛苦的地方,还是去幸福的地方?总之,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就会感到不安。我们之所以造业、受苦、不安,就是因为 "无知 "二字。无明是造业的因,造业是受苦的因;无明是不安的因;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又怎么会不安呢?

书中接下来的两句出自《大经》: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相离,无有能乐者。

另一句是

唯一的生,唯一的死,唯一的去,唯一的来,身体是自己的,没有替代品。

这是一幅真实的画面。昨天,我讲了 "阳间偷邻居的鸡,阴间记在本子上"。在阳间,偷隔壁家的鸡并不是真正的偷,但在阴间,它被当作债务,并立即记录在案。但阴间马上就把它当作债务记录在案了。到底是谁记录的呢?钱还给对方后,字迹马上消失了,到底是谁消除了呢?有人会问,这件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这件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记录这个典故的人是净土宗的高僧莲叶大师,他严守戒律,不会故意犯戒。用佛教的术语来解释,的确如此,套用大师(编者注:近代禅宗导师李元松,晚年出家,法名石净松)的话说,是 "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 "在起作用。什么是 "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不是指上帝的审判和惩罚,也不是指阿弥陀佛的力量,而是指昨天提到的 "因果自然"。在宇宙中,自然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因果力量。"因果报应 "是我们学佛人应该重视和敬畏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的道理,不仅佛教强调,民间也普遍重视。我小时候读私塾,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第二本书是《人生必读》,然后是《古文观止》。在这些书中,都有劝人行善、强调因果的句子。当我第一次在幼小的心灵中读到这些段落时,它们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时刻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比如《人生要义》中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看来得早与晚。还有一句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还有 "暗室失心,神目如电;窃窃私语,天听如雷",可以说,无时无处都有神秘莫测的法界力量在注视着我们。因此,学佛的人要把对因果报应的敬畏放在第一位,由于对因果报应的敬畏,才会想到寻求解脱三界的因果报应。

一朝高僧再沉沦

请翻阅第 59 页,阅读文章 "曾经的高僧,再次沉沦":

知先生,嘉善人,素以才名。康熙己酉(公元1669年)夏,至嘉兴考,白日见一鬼入腹,而后仆人、生人北声,家人急以舟载归。

嘉善在哪个地方,我没有去查。"祝生 "指的是读书人,"以负才名",就是一直认为自己很有才华,而且还有大才之誉。康熙年间的夏天,他去参加考试,"昼见鬼入腹,遂倒地"。在这个世界上,好事往往是小概率事件。当一个人的福报来临的时候,如果真的有福气,就能顺利享福,但如果在福报来临的时候,过去的业障凸显出来,就会阻碍自己享受这份福报。因此,如果家里有孩子要参加中考,就要提前多念佛,多做善事,以排除那些等着讨债的鬼魂。比如文章中的这个人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他很有才华,本来应该可以考取功名的,但是因为前世犯了大错,报应来了,鬼魂钻进了他的肚子里,借着他的身体发出声音,家人只好把他抬了回去,他的功名也就没了。

请玉兰寺住持西莲法师发问:"你们哪里来的恶鬼,竟敢缠着智相公?

这个西莲法师可能也自认为是法师,所以用非常严厉的语气指责他,说他是恶鬼。这个鬼也轻蔑地说:"我不是恶鬼:

我不是恶鬼,只是因为我有宿怨,因果报应来了,所以我来报仇!

可以说,他是理直气壮,因为他有怨气,业力来了,除非有佛菩萨解脱,否则谁也抵挡不住。

西莲法师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明初的副将,名叫洪素。主将姚俊见我妻子姜氏美貌,起了贪念。某地盗贼叛乱,姚军带着七百老弱残兵,命余征讨,余支持不住,全军覆没。尧夺我妻,妻自缢而死。此深仇大恨,我几世都想报。奈何尧晚年悔恨修炼,下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三世为戒律僧,四世为富翁,善施善举,却不能报仇。

这就是世仇的由来。洪绪是明朝的副将,他的部将是姚,姚贪得无厌,造成了很多恶果。如果他不贪,就不会派出数千名年轻力壮的士兵,这些士兵本可以战胜敌人。然而,他想先置他们于死地,好满足自己的欲望,却没想到对他忠心耿耿的弘昼的妻子上吊自杀了,结果没能如愿。"本来报仇并不难,但恰好这位姚将军晚年出家修行,一出家就有法神护佑,所以他不可能报仇,只能等待来世。但下一世他是高僧,不能报复,只能等下一世;下一世他是大儒,如果官职大,也会有护法神或善神保护。第三世,他是一名戒律师,如果他严守戒律,就会有很多守护神。第四世是富翁,富翁喜欢布施,就会有福报,有福报就会有善神护佑,心存善念,行善积德,就会有善神护佑,也就不会遭到报复。这就是第十五由此可见,谁最想念我们。(有同修回答:"南无阿弥陀佛!"(众笑)(有同修回答:"冤亲债主!")对,没错!阿弥陀佛自十劫以来,一直站在我们面前,金手常伸向我们,悲切地呼唤我们说:"十方众生,无量无边,无量无边...... "这也是正确的:

"轮回中的众生,生在我们的寺庙,享受安乐。常怀慈悲心,普度众生,度尽深渊苦众生。

所以说,最思念我们的是阿弥陀佛,只是我们被贪、嗔、痴、欲遮蔽了双眼,迷失了心智,不自知。最挂念我们的另一个人是敌人,因为他怀恨在心,永远守候在我们身边,随时都想报复。众生皆有嗔恨心,只要别人对不起我们,我们就要讨回公道。因为有这种心,所以总是无休止地互相争斗。如果我们能与亲人平等相处,就能马上脱离六道轮回,但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嗔恨心和执着心太深,亲人总是在等着我们。如果我们福报大、身体强壮,他们就无法接近我们,只有当我们年老体弱,或者犯了大错耗尽了福报,他们才能接近我们。

西莲法师听他说得有板有眼,劝他诵经拜忏以化解怨气,鬼答应了。

西莲法师听他有板有眼地讲这些典故,劝他诵经拜忏,以了结他们的恩怨,超度他。本来,他很难放下这深仇大恨,不去报复,但西莲法师很会讲道理,打动了他的心。一般来说,诵经拜忏都是拜最有名的忏,如《梁皇宝忏》、《水忏》,还有《金刚忏》、《药师忏》、《大悲忏》等等。那么诵经呢?大多数人都会念《金刚经》、《地藏经》、《药师经》、《普门品》等,念《法华经》的人比较少,因为《法华经》比较长;但是,这些都不如念佛、讲净土道理,不仅能超脱三恶道,还能远离六道轮回。

于是,他请来西莲法师为他做佛事,他的病就好了。

可见,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几天后,鬼魂又说话了。西凉大师责问,鬼说: "我有佛力超生,无有反复。今天来索命的是那四个卖茶的,不是我。恐师疑我负信,故特奏之。说完就走了,后来就病死了,没有信。

我早年读过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警醒。这本《念佛感应录》一共收录了152个念佛感应故事,这些故事都与念佛有关,只有三个故事与念佛无关: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下一个故事《诵法华涅槃往生官妓》。这三个故事与念佛没有任何关系,但加入其中是为了与念佛形成对比。对比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文末的注释:

他曾是高僧大德,也曾是一名戒律师,但在转世时又执迷不悟,再次造业。

他曾是高僧大德,也曾是戒律师,却在另一世迷失了,那么他的前世之心在哪里?他以前的道心在哪里?戒德何在?

如果他临命终时,可以修净土,一世解脱,无怨无悔。

如果他第一世修忏悔,他可以修念弥陀名号,愿生极乐世界,那么他当时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这一世就解脱了,就不会再投胎了,但是只要有生,就一定会造业!所以印光大师说

如果不能生死,危险就太大了;如果不出轮回,就难免堕落。

但念弥陀不足以灭大罪,何况小罪?

书中接着说

生死路险,轮回可怕,六道未出,堕落难免。我们行人,借镜供养某某人,发愿往生极乐,不再重蹈覆辙。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他究竟是谁?他就是我们。不要以为只有智谋是这样的人,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什么坏事没有做过,所以说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们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劝勉。

请翻到第 18 页最后一行: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小罪;不念佛,小罪不灭,何况大罪。一沙虽轻,沉入海底;一石虽重,乘舟可到彼岸。

"念念弥陀,大罪不灭,何况小罪?阿弥陀佛是万德之名,像什么?就像大熔炉。华严经》说,如果我们一生的罪业是有形的,虚空也容不下,但即使有那么多的罪业,与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相比,就像大熔炉一样,也不过是天空中的一片雪花。正如印光大师所比喻的:"我的罪业像空中的雪,弥陀的慈悲像大熔炉。但是,如果不念佛,别说多生累劫的重罪,就是一点小罪也消不了。

有两句因果经文,一句是说:

如果你想知道前世的因,你就是今生的受者;如果你想知道来世的果,你就是今生的作者。

对于今生所受的苦乐悲喜,我们不必太高兴,也不必不平不满,因为点点滴滴都与前世有关。也可以说,今生的苦乐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还有一首歌是:"百千劫业若不灭,因果相逢果自还。"我们的罪业就像一块石头。如果石头没有船载,即使轻如沙粒,也会沉入六道苦海;但即使是大量沉重的石头,只要搭上阿弥陀佛的船,就能到达彼岸。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像大海,我们的罪业与阿弥陀佛的功德相比,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即使是一滴水,如果没有愿船,也一定会掉下去,如果有愿船,罪业也只能算是一滴水,因为与弥陀的功德相比,罪业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今生已经是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了,这就等于逆水行舟,所以希望大家能够 "自信劝人信",就像上师所说的:"有力量就应该弘扬弥陀本愿"。

今晚到此为止。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