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深度剖析:如何同时提高慈悲的广度、力度与纯度?

慈悲的广度、强度和纯度

大乘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主要的修行方法,以实现慈悲的广度、强度和纯度。

深度剖析:如何同时提高慈悲的广度、力度与纯度?

首先是广度,通过发菩提心来扩大慈悲。菩提心是一种觉悟的利他之心,它不仅追求自我觉悟,还希望帮助所有众生走向觉悟,最终解除生命存在的一切痛苦。这种崇高的利他愿望是拓展慈悲心的强大动力。但是,面对我们内心的所有其他欲望,如何才能让菩提心不被杂念所模糊呢?这就需要我们受持菩提心戒,并通过庄严的誓言来确认这一点,从而使这一愿望真正成为生命的立足点。当我们像誓言中所说的那样,时刻心系众生,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时,我们的心胸就会逐渐开阔,慈悲心也会随之增长。

其次是力量,通过践行菩提心,慈悲心得以增强。受持菩提心戒只是在内心播下了菩提心的种子,但在无始以来层层叠叠的习气面前,这种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需要不断为其提供养分。一方面,要在座上修菩提心仪轨,每天提醒自己 "利益一切众生 "的使命。另一方面,要在生活中实现这一愿望,并带着这一愿望去做每一件事。通过正确、持续的修行,慈悲的种子会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力量,成为想忘也忘不掉的坚强意志,成为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终极目标。

第三,清净,通过空性见的修行,使慈悲心得到升华。凡夫心错综复杂,因此在慈悲心增长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自我、贪婪、嗔恨等不良心态。比如,有的人为了名利而利他,有的人可能因为做好事不被理解而心生怨恨,这些都会阻碍慈悲心的实现。因为有我,所以难以无限;因为有爱恨,所以难以平等。因此,有必要修习空性见,认识到自我和外在世界都是由业力所生,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我们执着为真实的一切都只是自我的设定和颠倒妄想,而非客观世界的真相。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不良心理就会失去根基,在空性观的照耀下烟消云散。当慈悲心中的杂质被一一去除,我们才能领悟到佛陀和菩萨那样广大而纯净的慈悲品质。--摘自《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