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放生网

何去何从,人生的关键抉择与成长历程

人生的归属方向--何去何从?

我们如何认识和治疗内心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喜欢追逐世俗的东西,如财富、物质、名誉等等。按照世俗的标准,这是一种满足。过去,如果你是一个贫苦农民,越穷越好,地位越高越好。现在不同了,概念不同了,越有钱越好,越有钱越有本事,越有本事越有钱,越有钱越体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因为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是,一方面,你所拥有的物质和财富可以说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在创造和获得这些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何获得和创造的呢?在获取和创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损人利己的行为和动机?如果按照佛教的原则,人必须自利,如果自利而损人就不对了。一个人不应该给别人造成损失,更不应该损害别人的利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双赢,大家都能够得到好处和利益。事实上,在我们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考虑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自己的人生。看一个人的成就不能仅从他拥有的物质来判断:很多人赚了很多钱的时候会出问题,然后破产,究其原因就是人的贪欲在作怪。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拼命地用各种方式方法去掠夺财富,说明他的贪欲在膨胀,贪婪在作祟。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去伤害别人,按照佛法的观点来说,这就是嗔心在作祟;如果看到别人得到财富,看到别人进步、升职、有好的职位等,自己内心就会难过、不好受,按照佛法的观点来说,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如果自己能力比较强、工作比较好、家庭比较好,就会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如果我们更有能力,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家庭,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别人很差,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好,诸如此类,按照佛教的观念,这是一种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不知道应该怎样与别人打交道、怎样与别人相处、怎样与人为善,不知道怎样去做,按照佛教的观念,这就是无明和愚痴。这些新现如今,由于科技、商业、物欲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人心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越来越弱,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弱。因为想要在社会之上获得成功,想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自己拼命努力。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就会越来越活得不耐烦。你拼命工作,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每天工作,没有时间陪伴爱人和家人,无心享受天伦之乐、自然环境之乐、社会环境之乐。也就是说,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自己都没有心思去享受,更何况是我们内心的工作呢?因为我们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物质层面上,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思成了物质的奴隶,也就是说,物质主宰了我们的心思,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心思主宰了物质。过去我们讲唯物主义、物质主义,就是这个概念。当然,佛教不是唯物主义,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唯物主义,佛教讲缘起论,心和物是平等的,最终都可以用空性来解释。

如果心灵成为事物的奴隶,是一件非常痛苦和悲哀的事情,怎么办?不是不创造,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追求,而是在努力、创造、追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如何去弥补心中的创伤,如何去摆脱心中的困惑,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充满希望。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用的人,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再进一步,与自己接触的人,如家人、与自己同一单位的人、同一部门的人、同一企业的人,如果自己是上司,就应该对大家有恩、有益、有帮助,这样下面的员工,与我们相处的人,就会觉得我们的上司、我们的老板、我们的负责人对我们有恩、有益、有帮助,自然大家就会觉得我们的上司对我们有恩、有益、有帮助,自然大家就会觉得我们的上司对我们有恩、有益、有帮助。帮助,大家自然会支持、感激、服从。如果反过来,领导自己会觉得很痛苦,觉得下面的人不可靠,不值得我信任;下面的人也会觉得上面的领导很自私,不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久而久之就会背叛他们。这样,我们整个人生的方向就会迷失,整个环境就会不和谐,问题就会出现,我们想做的事情就做不成。所以,一个单位只要有人,就一定会有问题、矛盾和烦恼。我们必须净化希望大家以后常来龙泉寺。谢谢大家

何去何从,人生的关键抉择与成长历程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